多年來,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成為Keith Jarret的招牌曲,這個版本應該是蠻多年前的(那時Keith還有很多頭髮),但是琴聲跟我昨晚在卡內基廳聽到的幾乎是原音重現但更為溫暖纖細,對這位縱橫爵士、古典跨界的四十餘年的大師只能用膜拜的方式聆賞。

這是第二次聽Keith Jarret的獨奏會了,他和他的三重奏的音樂幾乎是我跟小克交往的見證。記得小克第一次在我房間看到Keith Jarret的CD便說,「喔,他是我最喜歡的鋼琴家」,一副找到知音般的無形幫我加分不少,但天知道其實這是朋友燒給我的,我好像還沒聽過還是聽過根本沒啥印象,所以只有很心虛的笑笑。

沒想到在爵士音樂老公每天荼毒薰陶下,我開始對這種乍聽之下沒有主旋律但每一段和弦都美所以有沒有主旋律可以跟著哼唱已經不是很重要了的音樂開始著迷,因為會有很多出其不意,有些聽來很順耳,有些聽來頗刺耳,但交錯出現後又覺得如果只有順耳的部分就過於甜膩(像我以前很迷現在也不討厭但相較之下就過於甜美的新世紀掛的George Winston一樣),Keith Jarret的音樂往往有許多的轉折,完全是「行到水窮路,坐看雲起時」的境界,聽眾往往很難預期他下一步會往那兒走,又會在那個音符上停格,一路走來都是驚嘆號。

小克總說他一個人的時候不敢聽Keith,因為那會讓他太難過,但是北美就這麼101場的Keith Jarret獨奏即興鋼琴音樂會我怎能錯過呢?於是我還是決定去買票,大概是兩個星期前吧,在卡內基廳票口買票時,前一個小姐也是買這場的,輪到我時,聲音低沈中年賣票先生說:「今天已經賣出三張Keith Jarret的票了,是怎麼一回事哩?」,我說我在紐約時報上有看到廣告,但我其實早就知道了,賣票先生一副很高興終於謎底揭曉的說:「喔,他們在紐約時報上有登廣告啦」。

卡內基廳的音響效果極度適合聽獨奏鋼琴,Keith出場前有位先生出來開場說那個對著鋼琴的麥克風是現場收音用的,因為這場演奏會會出專輯,所以不是用來擴音用的,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從鋼琴彈奏出來的,事實證明,即便我是坐在最便宜$40美金天花板的位置,一樣聽到乾淨清亮的的琴音,以及Keith Jarret獨有的演奏風格,演奏到盡興出他或是會跟著一起哼唱,或是會用腳踏地打拍子,神乎其技融入鋼琴演奏的一部份。

很難用文字形容Keith Jarret的音樂,畢竟那是完全聽覺加上部分視覺的感官臨場感,離開那個現場的感動再把感受轉化成文字只能恨自己詞窮。只記得Keith 時而澎湃如排山倒海來的音牆令人無法招架,但反而是最輕聲細語的低訴更滲入身上每一吋的細胞,他完全憑感覺走的即興演奏,以長期聽Keith熟悉他所慣用的曲式多少會聽到似曾相識的部分,但Keith總是巧妙的玩弄扭曲著他的熟稔度,再不經意的來個回馬槍或乍然停止,完全沒有心理準備,觀眾先是呆掉,隨即爆出熱烈的掌聲。

和1976年爵士經典科隆音樂會的史詩架構(整場只有四首曲子)比起來,這兩次的獨奏會Keith都以短曲形式演出,不知是不是生病後的Keith因為體力畢竟不如前,而且他也畢竟63歲了,弓著身子扭著脖子彈鋼琴真的也蠻耗費體力的吧,小品的好處可以在最高潮的地方終結,不需要太考慮起承轉合,而且中間也可以擦個汗喝個水調整一下體力。

中間Keith還會搞搞笑,譬如說突然不知道下面要彈哪一首,搔搔頭想不出來,他說:「我想這是迷信吧,我要從另一邊坐下來才會有靈感」,說完就起身往另一邊坐下,一低頭手放好,又是一首調皮的小品,Keith的手滿場飛舞,速度之快簡直像是四手聯彈。

燈光突然暗下,Keith走進後台,在我們不斷起立鼓掌吹口哨之下,Keith就這樣進進出出彈了應該有六七首的安可曲,包括他的招牌曲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跟上面那個Youtube片段一樣,觀眾都是一認出是這首就忍不住興奮拍手,但隨即想到啊,這樣子會破壞了柔美的琴音隨即止息,那種情緒的轉折原來都一樣。

零下的紐約,有Keith Jarret溫暖了滿堂采的人心。Keith說人家都問他為什麼不做錄音室專輯而選擇現場錄音,他說如果在錄音室就只有他跟工程師,而在現場,他可以感受到與聽眾的連結,他雖然沒有見到他們,但他感覺到了,所以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尤其是長期支持他的聽眾。

從爵士全盛時期70年代與爵士傳奇Mile Davis合作到現在依舊活躍舞台,原本火爆浪子的脾氣現在卻如此的謙卑,無怪乎他的琴音雖然少了年輕氣盛時的犀利,卻也多了一股暖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angpla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